科普知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室动态 > 科普知识 > 正文

大家注意了,节后体检注意关注“肠”健康哦!

春节期间,大鱼大肉自然少不了,再加上可能饮酒,胃肠自然有些受不了,体重也往往上升。美食在嘴里的享受时间只有15-20秒,经胃、小肠一顿猛操作、吸收后,“糟粕”在大肠停留时间却需12-24个小时,便秘者残渣停留时间更长(2-3天)”,碗中餐、嘴中味,最累的当然是“肠”!今天咱们就跟着重医一院健康管理中心胥利主管护师一起来聊聊“肠”事儿--大家最关心的结直肠癌~

01 结 直 肠 癌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公布的最新数据,2015年中国结直肠癌新发病例 38.76 万例, 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 9.87%;由 结 直 肠 癌 导 致 的 死 亡 病 例 18.71 万例,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 8.01%。

结直肠癌虽可怕,但是其发生发展大多遵循“腺瘤——癌”序列,就是说从癌前病变进展到癌一般需要 5~10 年的时间,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临床干预提供了重要时间窗口。

那是不是把“腺瘤”揪出来,处理掉就没事了呢?别着急,这要从肠息肉说起

02 什 么 是 肠 息 肉

息肉是长在肠粘膜表面的一个“肉疙瘩”,大体上分为两大类: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肿瘤性息肉主要指腺瘤性息肉和息肉病,是容易癌变的息肉。而腺瘤性息肉占息肉的70%以上,80-95%的直结肠癌是由大肠腺瘤性息肉演变而来的。那怎样知道自己是否有肠息肉,又怎样知道它的好坏呢?

通过结肠镜检查,医生可以发现凸出肠壁的“肉疙瘩”,当然凭肉眼看很难区分“好、坏”,还得切除后做病理分析才能下定论。

03 结 直 肠 癌 筛 查

权威解读《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来啦!

考虑到我国实际国情,建议40岁起接受结直肠癌风险评估,如评估结果属于高风险人群,建议在40岁起接受结直肠癌筛查;对于评估为中低风险人群建议从50岁起接受结直肠癌筛查。结肠镜是结直肠癌筛查的金标准。考虑到筛查获益以及预期寿命,对75岁以上人群是否继续进行筛查尚存争议。因此,暂不推荐对75岁以上人群进行筛查。“

04 结 直 肠 癌 风 险 评 估

我国结直肠癌风险评估模型对号入座!

1、粪便潜血试验结果阳性

2、一级亲属患结直肠癌病史 (父母、子女、同父母的兄弟姐妹)

3、个人有癌症或肠道息肉病史

4、符合 2 个及以上后面情形:(a)慢性腹泻;(b)慢性便秘;(c)黏液和带血的粪便;(d)阑尾炎或阑尾切除术史;(e)慢性胆囊炎或胆囊切除术史;(f)精神创伤史

年龄为 40~74 岁且至少符合以上一项的个体属于高危人群,对于这类人群强烈建议定期做肠镜筛查。

虽然没有以上这些情况,但是长期坐、肥胖、血糖也高,饮食习惯也不好,喜烟酒、爱吃烧烤火锅、肥腻食物这些,有没有必要做肠镜呢?

当然有必要!研究发现,肠息肉的发生、发展和以上不好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有较大关系。当然,没有以上情况的人群,也暂时不打算做肠镜检查,50岁前可以先做粪便检测。

结直肠癌预防是关键

怎么预防?!

香肠腊肉少“拈”点,烤串火锅少吃点,

戒烟限酒自觉点,蔬菜水果多吃点,

身体锻炼勤快点,体重腰围控制点,

肠道筛查重视点!重视点!

参考文献

[1] 郑荣寿,孙可欣,张思维,等。2015 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J]。中华肿瘤杂志,2019,41(1):19-28.[2] Zheng RS, Sun KX, Zhang SW, et al. Report of cancer epidemiology in China. Chinese Journal of Oncology. 2019,41(1):19-28[3] Dekker E, Tanis PJ, Vleugels JLA, et al. Colorectal cancer. Lancet. 2019,394(10207):1467-1480[4] 陈万青,李霓,兰平。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0,北京)[J/OL].中国肿瘤.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11.2859.R.****0115.0954.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