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室动态 > 科普知识 > 正文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和居民平均寿命的不断提高,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及死亡风险不断增加,在居民病死率构成中甚至达到40%以上。不少中老年朋友常常相互关心:“你心脑血管怎么样?”,在体检时,他们也非常关注心脑血管检查。但很少有人知道“动脉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重大基础疾患,今天的“健康360”就让重医附一院健康管理中心田晶医生带大家了解什么是“动脉硬化检测”,“动脉硬化”了应该怎么办。

田晶 硕士研究生,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国家高级营养师,国家三级健康管理师,从事健康体检和健康管理工作十余年,曾发表多篇健康管理相关的SCI,CSCD论文。

一、动脉硬化检测的意义

作为冠心病、脑梗死、外周血管病的主要原因,动脉粥样硬化从早期动脉内皮功能异常、血管壁弹性下降到脂质斑块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动脉硬化即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动脉血管壁僵硬度的改变以及动脉壁厚度的变化,它们通常被认为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评价指标,有学者研究还发现动脉僵硬度是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子。因此早期检测动脉硬化对于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疾病非常必要。

二、什么是动脉硬化检测

动脉硬化检测的原理是通过测定脉搏波传播速度或心脏——脚踝血管指数及踝壁指数来评价动脉硬化程度和下肢动脉血管狭窄、闭塞情况。各种动脉硬化的共同特点是动脉血管壁增厚僵硬度增加、失去弹性以及管腔缩小,严重可继发斑块内出血、斑块破裂、局部血栓形成,造成严重后果为患者留下后遗症甚至危及生命。

三、检测大动脉硬化的“金标准”

动脉硬化检查里面有一个指标称为PWV(pulse-wave velocity, PWV)被认为是检测动脉僵硬度特别是大动脉的僵硬度的重要指标,被很多研究文献作为动脉僵硬度的量化“金标准”。大动脉硬化会增加冠状动脉性心脏病、脑卒中等严重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有很多研究表明主动脉PWV是冠心病和脑卒中的独立风险预测因子。但是日常直接检测PWV值有一定操作难度。有研究发现 baPWV(brachial-ankle artery PWV,)与PWV值有非常好的相关性,而且检测baPWV更加方便,具有无创、便捷和可重复性高的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际工作中。参照《心血管疾病防治指南和共识2008》中健康成人标准,将baPWV≥1400cm/s者定义为baPWV异常。

四、踝肱指数与下肢动脉阻塞情况

动脉硬化检查还能检测另一个重要的指标---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 ABI)。ABI值是血管外科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可以反映周围血管疾病,了解下肢动脉阻塞情况。正常人休息时踝肱指数的范围为0.9-1.3。低于0.8预示着中度疾病,低于0.5预示着重度疾病。间歇性跛行的患者踝肱指数多在0.35-0.9之间,而静息痛的患者踝肱指数常低于0.4,当踝肱指数大于1.3则提示血管壁钙化以及血管失去收缩功能。

ABI早期主要用于检测下肢外周动脉疾病,ABI≤0.9对诊断下肢外周动脉疾病等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95%、99%,被认为是诊断下肢外周动脉疾病最佳无创指标。同时,ABI降低是心脑血管事件对独立危险因素,也是总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率等强预测因子。所以,ABI不仅可以用于诊断下肢外周动脉疾病,还可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等危险分层,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五、动脉硬化的健康管理

如果检查发现“动脉硬化”应该怎么办呢?一般常见以下两种情况:

【动脉弹性轻度减退可能】提示您相对与同龄同性别的健康人四肢外周动脉弹性轻度减退可能,建议低脂饮食,少吃甜食,少饮咖啡、浓茶及含咖啡因的饮料,适量运动,定期随访。

【动脉硬化】则提示动脉管壁有可能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和管腔狭小。除了注意饮食运动的要求以外,需至心血管内科,结合血脂血压等相关问题进一步诊治。

在健康体检时,大家可以通过动脉硬化检查,及时了解自己的血管弹性状况、动脉僵硬程度,对于评估健康状况,以及心血管疾病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都是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