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室动态 > 科普知识 > 正文

体检发现颈动脉斑块,怎么办?

在体检报告中,经常会出现“颈动脉内-中膜不均增厚并斑块形成”这样的结论。那么,什么是颈动脉斑块?颈动脉斑块对健康有何影响?需要治疗吗?生活上又需要注意些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和大家聊一聊颈动脉斑块那些事。

ꔷ 杨雅娜ꔷ

主管护师,医学硕士,国家三级健康管理师,重庆市健康管理专科护士。毕业于陆军军医大学,从事健康管理工作13年,参编护理本科教材2部,以第一作者发表CSCD、统计源核心等论文十余篇,主持院校级课题1项,参与多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

什么是颈动脉斑块?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简称颈动脉斑块,是脂质在血管壁沉积形成斑块,也是血管壁的一种病理性老化过程。(打个比方说,就像水管内壁生锈、管壁增厚,或者说有点类似厨房下水道中积存的油污,时间长了就可能导致下水道狭窄甚至阻塞。

颈动脉是全身大动脉中最表浅的一支,但承担了心脏输送到大脑约85%的血液流量,如果颈动脉有了斑块,便容易发生“堵车”,脑组织就可能因血液供应不足而发生缺血缺氧甚至动脉闭塞,不稳定斑块脱落引起缺血性卒中等严重后果。

研究显示,我国居民中约2亿人存在颈动脉斑块。健康体检时越来越多的体检者愿意选择颈动脉超声检查,特别是存在三高病史、吸烟、肥胖等危险因素的中老年体检客户,颈动脉超声检查已成为必荐项目之一。

颈动脉斑块是怎么形成的?

多种因素共同作用

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酗酒、运动过少、持续精神紧张等。除此之外,年龄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即便没有前面所说的那些危险因素,也会逐渐出现颈动脉斑块,这跟脸上的皱纹、头上的白发差不多,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颈动脉斑块常用检查手段

检查颈动脉斑块的手段有颈动脉超声CT血管成像(CT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

颈动脉超声因具有安全无创、可重复、准确性和分辨率高、操作简便、价格便宜等优点成为颈动脉斑块最常用的筛查方法。高频超声不仅能诊断是否存在颈动脉斑块,还能通过斑块的声像图特点判断斑块的稳定性,以及通过血流检测评估颈动脉是否狭窄或闭塞。

颈动脉超声检查常用诊断描述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界定

1.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的界定:

正常:IMT<1.0mm

增厚:1.0mm≤IMT<1.5mm

颈动脉斑块:IMT≥1.5mm或局限性增厚并高于周边IMT的50%

分类

(1)根据斑块声学特征可分为:

均质回声斑块:低回声、等回声和强回声

不均质回声斑块:斑块内部有20%以上的回声不一致

(2)根据斑块形态学特征可分为:

规则型:如扁平斑块,基底较宽,表面纤维帽光滑,回声均匀,形态规则

不规则型:如溃疡斑块,表面不光滑,纤维帽破裂不连续,形成“火山口”样缺损

(3)综合分类:

稳定斑块:纤维结构比较多,脂质核心成分非常少,斑块比较稳定,不容易破裂。

不稳定斑块(易损斑块):易损斑块是指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具有破裂倾向、易发生血栓形成和(或)可能迅速发展为责任病变的斑块,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密切相关。易损斑块的主要超声特征包括:斑块破裂(溃疡型斑块)、斑块内出血或大的脂质核心(占斑块面积40%以上)及斑块内新生血管形成。

颈动脉斑块形成的高危因素

年龄

年龄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第一个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功能逐渐减弱,大部分人的颈动脉都会出现斑块。数据显示,年龄40岁以上的中国人群中,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超过40%;45岁以上具有心脑血管基础疾病的中老年人群中,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接近80%。

不良生活习惯

除了退行性改变之外,生活中的一些不良习惯,如肥胖、吸烟、喝酒、不良饮食习惯、久坐不锻炼、经常熬夜等都可能加快斑块的形成。

疾病史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病史者,有颈动脉斑块的风险更高。

颈动脉斑块的危害

颈动脉是向脑组织供血的主要通道,如果颈动脉斑块逐渐发展并增大,最终会造成颈动脉管腔的严重狭窄甚至闭塞,如果颈动脉不能有效向大脑供应血液,势必会造成脑组织的缺血缺氧甚至坏死,形成包括脑梗在内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如同两只手掐住了颈部,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患者感到头晕、目眩、思维能力明显下降。

另一方面,颈动脉斑块是反映全身动脉健康状况的一个窗口。换句话说,如果颈动脉发生了严重的粥样斑块,供应大脑或心脏血液的动脉也不会太好,因为我们全身的动脉系统是一套管路。有研究发现,发生颈动脉斑块的人,超过一半的颅内或颅外动脉、冠状动脉等同样会发生斑块。

还有一点,若颈动脉斑块发生破裂、斑块内出血或局部血栓形成,会阻塞动脉血管,造成失明、偏瘫,甚至危及生命。

颈动脉斑块的处理措施

一般来说,颈动脉斑块的处理措施包括生活方式的干预、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生活方式干预

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规律作息,戒烟限酒,合理膳食、坚持锻炼,控制体重,保持心情愉悦,调节压力,控制“三高”,定期检查随访(血脂、血糖、血压、血流变、眼底及颈动脉超声)。

药物治疗

医生根据斑块的大小、性质及颈动脉狭窄程度(血管狭窄是否超过50%),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值等情况,同时结合患者自身基础疾病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常用药物为他汀类药物和肠溶阿司匹林。是否需要用药,如何用药,医生需要进行一个比较复杂的评估,患者不能擅自用药

手术治疗

当斑块增长到一定程度,造成血管特定程度的狭窄,并影响了大脑的正常血液供应时,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常见的手术方式有两种: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

总之,在体检中发现自己有颈动脉斑块,既不要过度恐慌、焦虑,也不能置之不理,毕竟颈动脉斑块对预测心脑血管急性事件发生,尤其是易损斑块,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尽管斑块难以完全消除,但只要遵医嘱,可以使得斑块的体积缩小,性质稳定,不易破溃,变得比较安全,也减少出现更多新的斑块。特别重要的是,健康体检后需遵循健康管理医生的指导,改变不良生活方式,调节心理压力,控制“三高”、管理体重,并定期检查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