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哪几类人群需警惕甲状旁腺增生、甲状旁腺肿大、甲状旁腺功能增强或甲旁亢?
(1)经常不晒太阳、不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或补充量较少者;
(2)身高变矮、驼背者;
(3)骨量下降、骨质疏松的患者;
(4)未受到较为严重的外力即发生骨折的患者;
(5)行走时常感到膝关节疼痛,下肢乏力,行走迟缓,行走时伴有足底疼痛,上下楼梯(斜坡)腿脚不灵活或背部疼痛的患者;
(6)全身肌肉关节不适者;
(7)抽筋痉挛患者;
(8)全身转移性血管钙化,如全身多发血管钙化、斑块、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等患者;
(9)肾、输尿管结石患者;
(10)全身钙质沉着病变,如前列腺钙化、肝脏钙化、胆囊结石、乳腺钙化、胰管钙化等患者;
(11)迁延不愈的消化性溃疡、口腔溃疡、胃炎、慢性胰腺炎、肠炎患者;
(12)莫名口渴、饮水增多,精神涣散、嗜睡、焦虑、抑郁患者;
(13)肝病、肾病患者;
(14)尿毒症长期行血液透析的患者。
◇ 甲状旁腺疾病是我科常见的三大病种之一
甲状旁腺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腺体之一,可分泌甲状旁腺素(PTH),调节体内钙磷代谢,维持血钙浓度的稳定。钙是人体的第二信使,在人体神经肌肉及各项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血钙降低刺激甲状旁腺分泌PTH,血钙升高则甲状旁腺分泌PTH减少,血钙持续不足将刺激甲状旁腺增生、功能增强或亢进,分泌过多的PTH破坏骨骼,以释放骨钙入血维持血钙平衡。过多的PTH释放不仅破坏骨骼导致骨量丢失和骨质疏松,还可导致大量骨钙一过性火山喷发般入血沉着在血管壁或全身各组织,而引起转移性血管钙化(易引起血管斑块、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和全身迁徙性钙质沉着(易引起肾结石等全身脏器钙化),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
维生素D又称阳光维生素,人群中广泛存在维生素D缺乏/不全不仅影响钙的吸收,还可导致免疫功能低下、自身免疫性疾病、口腔溃疡、胃十二指肠溃疡、代谢综合征(如糖尿病、肥胖、高血压等)和肿瘤等几十种疾病。
除维生素D广泛缺乏/不全外,人体还广泛存在钙摄入不足和负钙平衡,将导致相关甲状旁腺增生、甲状旁腺功能增强或亢进,与骨代谢疾病(骨质疏松、骨代谢异常相关疼痛病等)、泌尿系结石等全身钙质沉着病变、心脑血管疾病等转移性血管钙化等疾病密切相关。因此维生素D缺乏/不全、负钙平衡及相关甲状旁腺增生、甲状旁腺功能增强或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旁亢)的早期诊断与防治将有效预防或减少相关骨量减少、骨质疏松、身高变矮、驼背、腰背酸痛及四肢关节不适、泌尿系结石等全身钙质沉着病变、心脑血管疾病等转移性血管钙化疾病、免疫功能低下、自身免疫性疾病、口腔和胃十二指肠溃疡、代谢综合征(如糖尿病、肥胖、高血压等)和肿瘤等疾病。
原发性甲旁亢是第三大常见内分泌系统疾病,与骨痛、骨质疏松、骨折、肾或输尿管结石、心脑血管疾病、胃病、胰腺炎、记忆力和情绪改变等疾病相关,需要外科手术治疗和术后积极抗骨饥饿综合症治疗,可使疾病获得治愈。我科与超声科、核医学科、内分泌内科、麻醉科等科开展多学科协作,多采用颈侧小切口(2-3cm)微创手术。同时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很多原发性甲旁亢并非原发和不可防不可治(内科治疗),而是由维生素D缺乏/不全和(或)钙摄入不足所导致的甲状旁腺增生、甲状旁腺功能增强或亢进而引起,其早期可防可治(可内科治疗)。
我国目前慢性肾病的患病率已高达10.8%,部分患者会进展为终末期肾病(尿毒症),因接受规律透析,慢性肾功不全患者的平均寿命明显延长,随着透析时间的增加,肾性继发性甲旁亢患病率也随之增高,在透析患者中占55.7%。全国约有300万以上的继发性甲旁亢患者,其中难治性甲旁亢需手术治疗者约占10%。该病患病人群众多,但因对该类疾病的认识和重视不足,很多患者在患病较为严重时才得以就医。因患者病情重、心肺功能差,手术风险高,很多医院都不进行此类手术,而患者严重的骨关节痛、全身瘙痒、骨骼畸形、行走困难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我科与超声科、核医学科、肾内科、血透中心、心内科、麻醉科、ICU等科开展多学科协作,可顺利开展此类复杂手术,并在国内率先开展双颈侧小切口微创手术作为主要手术方式,大大减少了患者的手术创伤和手术风险。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甲旁减)多为甲状腺术后并发症,需术后加强治疗和开展甲状旁腺移植治疗。
以上甲状旁腺疾病需要外科处理的病人较多,但多数在早期病变时可防可治、可避免演变成外科治疗的疾病。原发性甲旁亢术后需密切随访诊治、积极防治骨饥饿和避免其余甲状旁腺增生、功能增强或亢进的发生。
鉴于以上情况,我科特开设甲状旁腺专病门诊,以更好地服务甲状旁腺疾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