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由重医附一院内分泌乳腺外科刘胜春教授为通讯作者,彭阳博士为第一作者的研究文章《
JAM2 inhibits breast cancer invasion and migration by inhibiting the EMT process and potentially affects the immune microenvironment by increasing CXCL9/CXCL10
》
被2021年圣安东尼奥乳腺癌研讨会(SABCS)线上会议遴选为现场口头报告。
圣安东尼奥乳腺癌研讨会(SABCS)是世界上最大、最具影响力的乳腺癌会议,旨在向国际学术界、医师和研究人员提供有关乳腺癌和癌前乳腺疾病的实验生物学、病因学、预防、诊断和治疗等方面最前沿的信息。
2021年第44届圣安东尼奥乳腺癌研讨会(SABCS)于12月7-10日在美国圣安东尼奥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重医附一院内分泌乳腺外科刘胜春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作为来自中国学者的研究之一闪耀国际舞台,彰显了中国专家学者在乳腺癌领域的不懈探索精神与瞩目成绩!
JAM2通过抑制EMT通路抑制乳腺癌的侵袭和迁移,并通过增加CXCL9/CXCL10具有影响乳腺癌免疫微环境的潜力
文章指出,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根据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和Ki-67的状态,乳腺癌主要被分为4种不同的亚型,而不同亚型的治疗方案也有很大的差异。虽然在治疗方案和新药发现方面取得了进展,但乳腺癌转移患者的治疗效果仍然很差。事实上,远处转移是造成90%以上的乳腺癌相关死亡率的原因;因此,确定乳腺癌的转移靶点是非常有意义的,也是至关重要的。JAM2的表达在不同的肿瘤类型中差异很大。然而,在初步研究中,研究者发现JAM2在乳腺癌中低水平表达,并与良好的预后有关。
这些发现强烈表明,
JAM2可能是乳腺癌的一个潜在的抑癌基因
。但是,JAM2在乳腺癌中的作用和功能还不清楚。因此,
该研究旨在探索JAM2在乳腺癌中的生物学功能和机制
。
该研究利用多个数据库,即CCLE、GTEx、METABRIC和TCGA,来探讨JAM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并分析其在乳腺癌中的诊断和预后价值。使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技术分别在基因和蛋白水平上检查了相关标记物的变化,通过划痕试验和Transwell试验分别检查了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查了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通过CCK-8试验检查了细胞活力。非靶向代谢组学、转录组测序和Luminex液体悬浮物芯片检测被结合起来进行,以研究其机制。最后发现JAM2在乳腺癌中低水平表达,而JAM2高表达的患者较JAM2低表达患者预后更好,说明JAM2具有良好的临床诊断和预后价值。同时,发现JAM2的过表达之后可以阻断乳腺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其机制可能是JAM2抑制了乳腺癌EMT途径的激活。最后,联合多组学分析发现,JAM2可能通过影响肿瘤细胞分泌的CXCL9/10来影响乳腺癌的免疫微环境。
该研究通过多种数据库联合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发现了JAM2可能是乳腺癌的一个潜在的抑癌基因,探讨了JAM2成为乳腺癌未来潜在治疗靶点的可能性
。
刘胜春简介
刘胜春,重医附一院普外科主任,外科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归国学者、博士生导师。从事普外科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31年,擅长乳腺、胰腺、甲状腺各种常见病和疑难、危重病。现任重医附一院内分泌乳腺外科副主任、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分会胰腺癌微创与综合治疗专委会常务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委会全国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科普防治专委会常务委员、重庆市抗癌协会副秘书长兼化疗专委会主任委员、重庆市抗癌协会乳腺癌专委会常务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科技部高新技术创新基金评审专家等多项职务,DNA and Cell Biology、Journal of Cellular and Molecular Medicine、Tumor Biology、Oncotarget审稿人,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局部解剖学杂志及重庆医科大学学报等多家杂志编委或通讯编委。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省部级科研课题9项;发表SCI及中、英文学术论文90余篇,其中SCI论文40余篇;参与专著3部;获重庆市科技进步奖、重庆市卫生局医学科学奖各1项。
彭阳简介
彭阳,外科学博士。2015年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后从事普外科工作。2018年于重庆医科大学获医学硕士学位,2018年-2021年在重庆医科大学攻读外科学博士学位,师从刘胜春教授。以第一或共同第一发表sci论文5篇,总影响因子20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