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在糖尿病病人的临床治疗还是居家疗养过程中,低血糖都是一个让糖尿病朋友们感到困扰和恐惧的“敌人”。如何克敌制胜,达到“长治久安”是我们共同的追求。《孙子兵法》曰:“兵贵神速”,但在出兵之前,先了解“敌情”才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那我们面对的是怎样一个对手呢?一起来看我们收集的情报。
特征一:低血糖的分类
对于非糖尿病病人来说,低血糖的诊断标准为血糖低于2.8mmol/L,而糖尿病病人只要血糖水平≤3.9mmol/L就属于低血糖范畴,分为5大兵种:
1、症状性低血糖:伴有典型的低血糖症状且血糖值≤3.9mmol/L;
2、无症状低血糖:无明显的低血糖症状,但血糖值≤3.9mmol/L;
3、严重低血糖:需要别人帮助或急诊住院,可能没有测定血糖,但是有引起低血糖的诱因及神经系统的显著变化,补充葡萄糖后神经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4、相对低血糖:有典型的低血糖症状,但血糖>3.9mmol/L,多为糖尿病治疗过程中血糖下降过快引起;
5、可疑症状性低血糖:出现低血糖症状,但未检测血糖,不能鉴定是症状性低血糖还是相对低血糖。
特征二:低血糖的危害性
一位外国低血糖研究界高人Philp E Cryer曾说:“一次严重的医源性低血糖或由此诱发的心血管事件可能会抵消一生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所带来的益处”。低血糖会影响心肌微循环,诱发心肌缺血;严重低血糖可出现眼压突然下降,引起动脉破裂、出血等,而当低血糖持续时间超过6小时,则可导致永久性脑损伤。此外,夜间低血糖通常可以维持数小时而不惊醒患者,常可以导致患者猝死。所以,当睡前血糖水平低于6.0mmol/L-7.0mmol/L时,应适当加餐,以预防夜间低血糖。由此可见,低血糖危害巨大,必消之而后快。
特征三:低血糖的特点
低血糖发生时可出现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表现和脑功能障碍表现。前者主要表现为肌肉颤抖、心悸、出汗、饥饿感、软弱无力、紧张、焦虑、面色苍白、心率加快、四肢冰冷等。老年糖尿病人由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以上症状常不明显,应注意观察。后者则在初期表现为精神不集中、思维和语言迟钝、头晕、嗜睡、视物不清、步态不稳,而后可有幻觉、躁动、易怒、性格改变、认知障碍、严重时发生抽搐、昏迷。低血糖的典型表现如下图所示:

特征四:低血糖发生原因
低血糖给广大糖尿病病友造成如此大的伤害,其发生原因包含以下4个方面:
1、摄入不足:饥饿、消化道疾病,其他单糖转化障碍等;
2、消耗过多:剧烈运动、发热、重度腹泻、肾性糖尿病、肿瘤(胰岛细胞瘤);
3、降糖药物:胰岛素、磺脲类和其它降糖药物的使用不当;
4、糖原分解与糖异生不足:肝病、糖原积累症、升糖激素缺乏等。
掌握了上述情报,那我们应如何“用兵”呢?
1、 以“进食15g含糖类食物”和“每15分钟监测一次血糖”兵分两路包抄敌军。当怀疑低血糖时应立即测定血糖水平,以明确诊断。若无法测定血糖时暂按低血糖处理。具体进攻流程如下:

2、牢记常见的“15g含糖类食物”
清醒可进食的低血糖病人应立即进食15克含糖类食物,但是巧克力、牛奶等消化吸收较慢的食物不适合低血糖的急救补充,可于症状该善后适当补充以防再次发生低血糖。常见的“15g含糖类食物”如下图所示:

上述进攻之道虽能克敌制胜,但若想长治久安,则需“防患于未然”。低血糖防御之道如下:
1、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生活规律、戒烟限酒、适当运动、按时监测血糖;
2、遵医嘱规范使用胰岛素、口服降糖药,并且定期到糖尿病健康教育门诊咨询;
3、接受糖尿病健康教育,熟知糖尿病及低血糖知识;
4、定时定量进餐,当怀疑低血糖时应立即测定血糖水平,以明确诊断;
5、外出时随身携带饼干、糖果等食物;
6、 睡前血糖水平低于6.0mmol/L-7.0mmol/L时,应适当加餐,以预防夜间低血糖;
7、佩戴低血糖急救卡(如下图所示)

最后,控制血糖是一个“持久战”,但只要大家坚定信心,掌握方法,努力向前,一定能控制好血糖,共享美好人生。
内分泌内科 陈江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