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前方战报】
尼泊尔人民 心中的悲伤想隐藏却不断生长

见过桑尼西的人都会觉得:这个男孩乐观而开朗。
在中国政府医疗队的门急诊处,担任英文翻译志愿者的桑尼西总是一脸笑容。
无论是帮助医护人员询问病人病情,还是和医护人员聊天,这个又高又瘦的尼泊尔男孩看上去总是那么阳光。似乎,地震离他的世界很远、很远。不仅仅是桑尼西,在中国政府医疗队帐篷医院里的10多名志愿者,每天都是积极而热心地为每一个人服务。微笑,是他们脸上最常见的表情。
但是,若有人不经意间向他们提及地震,他们脸上的微笑,会瞬间被悲伤代替。地震,没有在他们的躯体上造成伤害,却在他们的心底划开了难以愈合的伤口。
桑尼西:“忙!忙!忙!我才能忘记悲伤。”
4月25日的地震,桑尼西总不愿提及,那是他心底最深处的悲伤,甚至是恐惧。
那一天的午后,杜力克公路边简易的足球场上,桑尼西追逐着蹦跳的足球。突然,大地开始摇晃,这让桑尼西有些恍惚,看着足球场边的房子如积木般倒下,桑尼西在一瞬间的发愣后,撒开双腿,发疯般往家里跑去。
家,已成了一堆废墟。侥幸躲过一劫的家人,无助地在废墟旁哭泣。
地震的巨大破坏力,欲哭无泪的悲伤,在心底不断蔓延,蔓延成桑尼西每晚的梦魇。
这样的梦魇,让桑尼西痛苦不堪,他想摆脱、想忘却,想用每天的忙碌让自己挣脱心底的魔爪。
于是,英文不错的桑尼西来到了中国政府医疗队,在每天的志愿者工作里,将自己的热情倾注在所有需要帮助的人身上。帮助别人的感觉,让他暂时忘却心底的悲伤,让他看起来乐观而开朗。
只是,心底的悲伤,想隐藏,却在生长。
当医疗队精神科医师李静小心翼翼地向桑尼西提及地震时,这个阳光大男孩的微笑瞬间被悲伤吞没,然后默默低下头,任泪水滑落脸颊。
“其实,他们是在找事情压抑自己内心的想法,逃避、不敢面对自己的内心。但内心的痛楚,却并不会因此而消减,反而会一天天累积,让自己更加压抑。”李静介绍,在医疗队担任志愿者的十几名当地青年中,或多或少都有和桑尼西类似的状况,“他们的身体没有在地震中受伤,但地震却给他们的心灵带来巨大的创伤,需要进行疏导。”
5月15日的午后,在医疗队帐篷医院二层平台的空地上,十几名志愿者围坐在李静身旁。在李静、重症医学科医师陈雪梅和护士长肖爽的引导、帮助下,这些志愿者在地震后第一次敞开心扉,倾诉着内心的想法……
泪水,在每个人脸上肆意的流淌;欢笑,也在噙满泪水的眼里荡漾。
巴图莉:“我怕腿再治不好,孩子也再找不回来,我该怎么活下去?”
巴图莉已经在中国政府医疗队帐篷医院的行军床上,躺了18天。
4月25日地震中右腿受伤的巴图莉,于4月27日被送到帐篷医院。一直到5月14日,她都静静地躺在行军床上,不愿与人说话,不怎么吃东西,甚至不太情愿医护人员为自己进行检查。
她觉得自己的腿已经废了,这样的感觉让她失去了活下去的信心。尽管护士长肖爽一再向她解释,她的腿只是软组织挫伤,很快就能痊愈。
地震,给巴图莉心理造成的创伤,已经远远超越了生理上的伤痛。她就这样在行军床上消沉,甚至悲伤地等待着死亡。
为什么地震会让巴图莉如此悲观?除了腿上的伤,巴图莉的心里还有怎样悲伤的记忆?借着肖爽为巴图莉换药的机会,李静表示愿意和巴图莉聊一聊。
“你没有经历过,你怎么会了解我的悲伤,我们能聊什么?”行军床上,巴图莉的神情冷漠,眼睛直勾勾的盯着帐篷屋顶。
“我们的国家,也经历过多次地震,我见过很多在地震中失去家园、失去亲人、身体受伤的人,也和他们交流过。所以你的心情,我完全能够理解。”李静的耐心和细心,加上肖爽对巴图莉精心的护理,一点一点打消着巴图莉的疑虑。
原来,腿部受伤后,巴图莉不仅担心地震再次来袭跑不掉,更担心自己的伤腿无法治愈,“腿治不好,我怎么照顾我的孩子。”而她的孩子,在地震后就已经失去了联系。多重打击下,巴图莉一度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
了解了症结,李静所要做的就是对症下药。
“我首先要让她相信,自己的腿是完全能够治愈的。”于是,李静从主管医师罗小辑那里了解了巴图莉的全部病情,并反复向巴图莉强调,她的腿部只是普通的软组织挫伤,只要她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一定会很快康复。同时,李静和肖爽不断地鼓励巴图莉站起身走走,“为什么不试试呢?站起来走路,你才能找到孩子,照顾他,爱他……”
5月14日清晨,帐篷医院病房区的石板路上,巴图莉杵着拐杖,试探着走出了帐篷。然后,她丢掉了一根拐杖,又丢掉了另一根……朝阳里,巴图莉甚至尝试着跳跃……
尼泊尔女孩:“因为活着,我们感激;因为有爱,我们无惧。”
巴图莉的伤,将很快痊愈。但对于病房区很多病人家属来说,担忧,才刚刚开始。
“地震,会不会再次发生?”5月12日的7.5级强震,让越来越多的人产生这种担忧。更何况,尼泊尔的雨季已经到来,地震造成的山体松动,会不会在雨季形成滑坡或塌方?尼泊尔的雨季也正值当地的夏天,潮湿闷热的天气,会不会在震后引发传染病的大规模爆发……
亲人的伤痛,在医疗队医护人员的照顾下逐渐减轻,但越来越多的担忧,渐渐浸入每个人的内心。
“这还仅仅是对自然灾害的担心。”每天,李静都在病房区和大家聊天,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家人的康复,让他们欣喜;但对生活和未来的茫然,让他们感到悲观。
“我告诉他们,很多人会来帮助他们。很多国家的人已经开始帮助他们重建家园。”李静还以中国政府医疗队为例,告诉病人家属,在尼泊尔发生地震后,中国政府在第一时间组织了医疗救援队来到尼泊尔,为当地人民提供医疗援助。在此后,中国政府还会以各种方式帮助在地震中受灾的尼泊尔人民。
李静记得,在她开导这些病人家属的时候,有一位尼泊尔女孩告诉她:“因为活着,我们感激;因为友爱,我们无惧。”
转自《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