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首页 > 公众版 > 科学研究 > 科研动态 > 正文

苦练内功展宏图 撸起袖子加油干——重医附一院举办202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申报培训会

2020-12-04 来源: 浏览:
字体:

12月2日下午,重医附一院学术报告厅气氛热烈,对参加202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申报培训会的青年科技工作者而言,与其说是接受了三个小时的培训,倒不如说是参加了一场进阶版的“职业分享会”,为即将开启的重医附一院202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申报“充了电、加了油、鼓了劲”。36岁的产科副研究员童超会后兴奋地说:“看到医院的党政一把手和分管院领导集体出席今天的会,说明医院对科学研究高度重视。”他直言,“听了许平书记的讲话,深受鼓舞,对医院未来30年的发展充满期待,年轻人在重医附一院这个广阔的舞台上,大有可为。”


把好脉,开好方

重医附一院的“中国梦”“一流梦”要靠青年来实现!

“人生立下的大志,贵在能为国家建功立业,贵在能为把重医附一院建设成为人民满意的富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医院建功立业!”培训会上第一位开讲的是党委书记许平,他借用唐代诗人陶翰的名句“人生志气立,所贵功业昌”为题,表达对医院青年才俊们的赞扬和期许。

“众所周知,我院于1957年从上海第一医学院分迁来渝创建,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在全国只评了225个国家一级教授,上海第一医学院有16名,当时排名全国第二,溯江而上,参与重庆医学院建院的老前辈中就有2名。”许平书记从重医附一院深厚的医学功底和优秀的文化传承谈起,如话家常,如数家珍。他说,历经了 63 个春秋,一代代重医附一院人艰苦拼搏,不懈努力,医院不断发展壮大,在新时代又开启了争创一流的新征程,各位青年朋友要认清自己的使命任务,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

谈及医院的现状与未来,许平书记说,2018年院党委创新实施“六大工程”,特别是全面推进“学科提升工程”,优化“人才培养工程”,投入资金6600万元设立“学科建设经费”,包括“学科创新基金”“青年拔尖人才基金”“青年卓越人才基金”“学术带头人储备人才基金”等,实现医疗和科研的紧密结合,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2017年,眼科杨培增教授团队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神经内科谢鹏教授以第二完成人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8年,谢鹏教授的科技成果发明“D1、S1”成功实现转化1000万元,是我院历史上最大额度的科技成果转化,标志着我院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迈出了一大步;2019年度医院获得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是历史最好成绩;功能性脑疾病诊治实验室获批国家卫健委重点实验室,实现了医院在国家层面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2020年(2019年度)医院科技量值在全国1633家三级医院中,综合排名第41位;在国家卫健委首次对全国1289家三级综合医院绩效考核中排名第39位,真正迈入全国医院的第一方阵!

近年来,医院培养成长了一大批青年医学科技高端人才,3人获得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侯胜平、曹炬、肖飞),3人获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侯胜平、漆洪波、肖飞),2人获得“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侯胜平、周新雨),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侯胜平、漆洪波、肖飞),国家万人计划、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曹炬),人数超过建院以来至近5年前获得的总和。

11月8日,医院召开了中国共产党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二次代表大会,大会确立了医院未来30年的发展战略——

未来五年,建成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一带一路”暨长江经济带联结点上的西部医学中心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医学高峰,努力创建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人民满意的医院。

到 2035 年,基本建成与世界—流医院相适应的学科体系和优势明显的人才队伍,建设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基本建成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综合性医院。

到本世纪中叶,努力建成人民满意的富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医院。

重医附一院的希望在青年、未来在青年!许平书记表示,医院继2018年实施“泰山计划”之后,将实施“朝阳计划”和“12345”人才计划,积极为青年创造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发展条件。一是设立青年科技人才项目;二是设立医学科研培育基金,主要资助中青年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医学研究人员及实验技术人员;三是设立杰出青年科技人才基金,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的杰出青年科技人才配套资助100万元;四是优秀中青年人才国外培训项目支持选送优秀临床和科研骨干出国进修学习交流;五是给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和医院青年拔尖科技人才基金项目负责人每年脱产1至3个月科研时间上的支持;六是计划设立每年一度的“青年科技人才周”,建设医院标志性的青年科技人才交流平台,营造青年科技人才培养的氛围。并通过加强博士后培养,完善政策,提高待遇,大力培养建设一支充满活力的青年人才梯队,用活医院各类人才培养基金等支撑帮助青年成长的措施,建设一支面向未来,富有创新、德才兼备、一流水平的青年人才队伍。

医院党代会还确立,在“十四五”期间,将继续以学科建设为核心,以人才建设为重点,以技术创新为突破,全力实施“九大工程”:一是政治引领工程,二是从严治党工程,三是学科提升工程,四是人才培养工程,五是文化育人工程,六是基础质量工程,七是精细管理工程,八是信息优化工程,九是党风廉政工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新更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为一流冲锋!”、“见阵地就要插红旗!”最后,许平书记深情寄语在座的青年才俊们,要志存高远,踏实苦干;勤学钻研,本领过硬;敢为人先,砥砺奋斗,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情怀,“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斗志,为把重医附一院建设成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一带一路”暨长江经济带联结点上的西部医学中心和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医学高峰而努力奋斗!


定标杆,学榜样

奋进新征程,“同志们,冲啊!”

培训会邀请到大家都非常敬重和熟悉的杨培增教授来作报告。杨培增教授已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和重点项目10项,荣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励3项,以及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医德楷模、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提名奖、重庆市科技突出贡献奖、重庆市杰出英才奖等众多含金量极高的荣誉,他也是党的十八大代表,是年青一代医务人员学习的楷模。

杨教授以自身成长经历和从事眼科葡萄膜炎研究为例,与大家共勉:不管从事何种职业,都应该确定正确的目标,并一生为之努力。他摸索总结出三点体会和四种思维方式:即有正确的人生目标、有正确的思维方式、有持之以恒的执着精神;建立系统思维、辩证思维、整体和局部思维、唯美思维。他告诉大家:“成功路上并不拥挤,那是因为很多人不能坚持下去!”“坚持,一定可以将小事变成大事!”

对于做好科研,杨教授语重心长地说,“大家要趁热打铁抓住‘学术黄金期’,及早发现自己的特长,立下目标,研究方向一旦确定,要静心沉潜,保持专注和执着,忘我工作,精益求精将专业做成品牌……”

杨教授在台上娓娓道来,满满的“干货”令台下的青年才俊们目不暇接,时而认真做笔记,时而拍下PPT。


选好题,稳推进

临床和基础科研要做到有机结合

年仅32岁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博士生导师周新雨研究员在培训会上给大家带来题为“临床和基础科研的有机结合”的讲座。周新雨研究员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获得重庆市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发表论文50篇,其中SCI论文40篇,最高影响因子达44分。获“第十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参与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重庆市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是青年科技工作者的优秀代表。

他结合自己的科研工作,列举了“从诊断标志物到新型治疗靶点研究”、“从循证大数据到动物自杀模型研究”两个案例,现身说法,分享了科研经验。

三个多小时的培训会让大家意犹未尽,最后,许平书记和杨培增教授还和青年科技工作者们展开面对面对话,回答了他们的提问。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重医附一院新时代的蓝图已经绘就,任务已经下达,目标已经明确,号角已经吹响,作为医院今后几十年建设发展的主力军,年轻一代的科技工作者一定要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奋力拼搏、斩获佳绩,为医院跨越式发展贡献力量。

上一篇: 我院张涛教授团队研究成果入选美国放射肿瘤学会(ASTRO)年会

下一篇: 重医附一院召开202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启动会

关闭

版权©2020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技术支持:博达软件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袁家岗友谊路1号  电话:023-68811360 渝公网安备50010302000326号    渝ICP备120048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