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

首页 > 公众版 > 科学研究 > 科研成果 > 正文

杨培增教授团队受邀在眼科学顶级期刊发表第三篇长篇文章

2023-10-25 来源: 浏览:
字体:

近期,重医附一院眼科主任杨培增教授团队应邀在享誉全球的眼科学顶级学术期刊PROGRESS IN RETINAL AND EYE RESEARCH(《视网膜与眼研究进展》)发表了该团队的第三篇长篇文章。

据悉,该杂志是采用主编约稿方式,不接受作者自由投稿,由杂志主编邀请全球眼科学领域的杰出团队,撰文介绍他们所作的创新成果和最新进展。

 

 

杨培增教授团队一共在该杂志受邀发表了三篇文章。杨培增教授是国际葡萄膜炎领域唯一一位作为通讯作者被三次邀请在该杂志发表文章的学者,不仅体现了杨培增教授团队在葡萄膜炎领域取得的瞩目成就以及中国对于世界葡萄膜炎研究作出的重要贡献,同时也标志着我国的葡萄膜炎研究处于全球前沿,在某些领域起到引领作用。

2023年9月23日最新发表的这篇文章题目为Risk factors, clinical features and treatment of Behcet's disease uveitis(《白塞病葡萄膜炎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与治疗》)。全文共25页。第一作者是钟镇宇博士,通讯作者是杨培增教授。

该文章系统地介绍了杨培增教授团队及国际上其他团队在白塞病中的研究成果。文章中,杨培增教授团队极具代表性和权威性地使用了临床患者的清晰图片案例来系统介绍了白塞眼病的临床特征,并且对该病的诊断、现代治疗方法进行了系统地归纳总结、梳理和展望,向世界推广了杨培增教授团队总结提出的个性化、科学化诊治方案,非常具有临床价值。

据了解,白塞病是一种以全身性血管炎为病理特征的疾病,多发于青壮年,主要表现为眼葡萄膜炎、口腔及生殖器溃疡,以及多种皮肤病变。白塞葡萄膜炎是该病危害最大的类型,可造成约25%-45%的患者永久性失明。现在医学界普遍认为,白塞病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患者偏好等制定个性化管理策略。

杨培增教授团队在该杂志发表的前两篇长篇文章,同样是不仅较完整地展现了相关眼病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还为临床诊疗、未来研究等指明了方向,非常具有借鉴价值。

第一篇文章发表于2016年,文章题目为Vogt-Koyanagi-Harada disease: Novel insights into pathophysiolog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Vogt—小柳原田病:病理生理、诊断与治疗的新见解》)。全文共28页。第一作者是杜利平教授,通讯作者是杨培增教授。

该文章系统地介绍了杨培增教授团队在VKH病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当今世界在该病领域的研究成果。VKH病,即Vogt-小柳原田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疾病,以双侧葡萄膜炎为特征,常伴有神经、听觉和皮肤表现。文章从该病的诊断标准、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进行了全面地回顾,完整地展现了迄今为止全世界对VKH病的科学认识及最新进展,系统指导、总结了该病的临床实践并为未来的研究指明方向。

第二篇文章发表于2021年,文章题目为Activation of the interleukin-23/interleukin-17 signalling pathway in autoinflammatory and autoimmune uveitis(《自身炎症与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白细胞介素-23/17信号通路的激活》)。全文共24页。第一作者是钟镇宇博士,通讯作者是杨培增教授。

该文章详细地介绍了杨培增教授团队基于大量研究结果所提出的葡萄膜炎发生的Th17细胞失衡理论。从Th17细胞的作用、靶细胞的鉴定、调节网络的发现和组成、遗传因素的发现和影响等多个维度,全方位解读了这一新的理论。葡萄膜炎是一组以眼内炎症为特征的疾病,其中一些类型的葡萄膜炎是由自身炎症或自身免疫反应驱动,如VKH病、白塞病、与脊柱关节炎相关的葡萄膜炎、眼结节病、交感性眼炎等。这些疾病表现各异,但积累的证据表明它们具有共同的分子病理基础。文本系统性介绍了IL-23/IL-17通路激活在自身免疫与自身炎症性葡萄膜炎中的关键作用,为药物开发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向。

 

 

上一篇: 重医附一院血透通路团队荣获2023年中国医院协会医院科技创新奖

下一篇: 2022年度重庆市科学技术奖揭晓 重医附一院牵头获得5项科技成果奖励

关闭

版权©2020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技术支持:博达软件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袁家岗友谊路1号  电话:023-68811360 渝公网安备50010302000326号    渝ICP备12004889号